【財新網(wǎng)】(記者 汪蘇)“以前的事都不敢想了,一想就活不下去了……過去的過去了,未來的不想,我用藥控制我的情緒穩(wěn)定,晚上能睡著覺……過一天算一天……”米粒每句話都透著焦慮。放下電話的那一刻,社工如釋重負(fù)。
米粒52歲,原來和丈夫在老家張家口跑摩的。2012年1月,她第一次來北京,是為給丈夫做手術(shù),丈夫遭遇交通事故胃底大出血,術(shù)后基本喪失勞動能力;5月,她背著女兒再次來到北京。女兒是他們收養(yǎng)的孤兒,兩個月高燒不退,感染了病毒性心肌炎,后又查出血小板無力癥。骨髓配型找到了,但沒錢做手術(shù)。孩子哭著說,“媽媽,回老家我就沒命了,就在這保守治療吧”。米粒找了個地下室住下來,和丈夫擺攤、拾荒糊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