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財新網】“雙減”推進數月,校外學科培訓機構受大幅壓減,學校重回教育“主陣地”。義務教育供給格局劇變下,亦有專家呼吁警惕“雙減”執(zhí)行中發(fā)生越界、漂移:行政手段強力推動減負的同時,如何保障學校和教師自主性,以免加劇學校兩級分化?
“雙減”是否治標不治本?——減少了作業(yè),卻不能減輕負擔;治理了校外培訓,但培訓剛性需求尚在;學校有了課后服務,但仍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。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八屆年會上,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如此概括“雙減”執(zhí)行中最易遭遇的挑戰(zh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