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財新網(wǎng)】在全球病毒性肝炎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仍較高的嚴峻現(xiàn)實下,時隔近10年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近日發(fā)布新版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預防、診斷、護理和治療指南》(下簡稱《指南》),意在降低治療標準,提升乙肝的診斷率和治療率。
全球乙肝的診斷率和治療率不容樂觀:截至2022年,全球2.57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,只有14%得到診斷,8%得到治療。
乙肝是由乙肝病毒(HBV)引起的,是一種疫苗可預防的傳染性肝病。乙肝病毒經(jīng)母嬰、血液和性接觸傳播,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,慢性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較高。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般沒有任何癥狀和體征,唯一的辦法就是檢測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五項指標,分別是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、乙肝表面抗體、乙肝e抗原、乙肝e抗體和乙肝核心抗體,其中HBsAg是判斷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關(guān)鍵指標。目前尚無根治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,但是通過長期抗病毒治療,可以大大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(fā)生率,其中一部分患者還可達到臨床(功能性)治愈,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學習。